杨世明先生是我市著名的文化学者、资深媒体人。多年来,他在文化艺术领域进行了多元探索,在媒体宣传、紫砂历史、书法理论等领域作出了卓越贡献。特别是近些年他全身心地投入梳理研究汉、魏以来徐州地域的书法发展历史,并且首次提出了“一城两书体,天下有几家”的学术见解和课题,并亲力亲为将艺术思考付之实践,以“废书三万”的苦学精神勤奋耕耘,将徐州张伯英、李可染两位书法大家的书体,融汇贯通,初步形成了传承彭城两书体的研究成果和理论架构,受到了文化艺术界瞩目。 在此基础上,杨先生近期发文《伯英体是"根书法″的经典》一文。探索"徐州根书法″,发掘徐州本土文脉,值得一读,发人深思。 11月11日晚,中央电视台第四频道以一个整档的时段报道了自得琴社以“根音乐”的形象从业余走向世界的故事,传达了一个信息:一个外国专家预言,21世纪是中国的音乐。“根音乐”是一大特色。根音乐是当代兴起的出身于民间的“原生态音乐”,或是民族的、或是地域的......它们经过现代演绎而从民间走向国家,甚至国际大舞台。根音乐,好名字!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是参天大树,那么民族音乐、地方音乐等就是根文化。根文化的经典可以登上国家以致国际大舞台。 借此文论,“伯英书体”则是二十世纪书法经典之中,具有“根书法”特征的典范,而且是八十年前的先驱。根书法经典伯英书体作为二十世纪的经典,是从整个书法史作纵向考察来认可的。若从横向看,同那个时代的经典相比较来看,伯英书体“地方性、地域性”书法的特征很鲜明。《民国书法大家张伯英传》旗帜鲜明的肯定“彭城书派”、“彭城书体”的概念,也就是说张伯英书法是以“彭城”地方书法、区域书法、根书法为特色的经典。自得琴社“根音乐”从民间走向国家大舞台,是我们看得见的直觉形象。根书法难以看到直观形象,而需要用文字讲述其演化的故事。 近两千年来,徐州有过两个经典故事,都是从民间走向精英。唐代《述书赋》记载,欧阳询是学习徐州“根书法”而成“欧体”。张伯英先生云:“率更书出刘珉,其体当近欧,欧阳父子乃吾彭城书派,世罕知之者矣。”率更指欧阳询。自古讲“取其上得其中”,而欧阳询演绎“体相近”的徐州根书法,则“突围”成为“学其上得其上” 的佳话。欧阳询的“欧体”走向全国、走向永恒!可喜的是欧阳询“取其上”的刘珉书法,虽因历史因素没有传下作品,但“书体相近”的欧体流传下来,令人可观“彭城书派”书法之风貌,让“刘珉至欧阳询” 的经典依然在熠熠闪光。这是第一个“根书法演化为精英”书法的故事。 张伯英书法在“彭城书派”书风滋养下成长起来,晋京之后,“彭城书派”又来了一次华丽转身,以“彭城书体”的美誉影响南北,让“伯英书体”成为“二十世纪书法经典”,铸就了徐州第二个“根书法升华为精英书法”的经典故事。徐州地方性的“根书法”一手牵着中国书法的参天大树,一手拉着彭城山水的乡亲乡情,构成了独树一帜的书法文化经典。 《二十世纪书法经典》之中有二个特殊的文化现象,那就是李叔同书法还冠以“弘一体”,张伯英书法也冠以“彭城书体”或“伯英体”。《民国书大家张伯英传》中有云:“伯英终生酷爱书法,初习颜体,再学魏碑,临池不辍,卓然成家。明清以降,徐州书界群星璀璨,世人有“彭城书派”之目。其素来以北碑为宗,方劲古拙,蔚为风尚。伯英承彭城书统,植根汉魂而化以苏、黄,笔力凝重。楷书结构紧敛而不拘谨,字体规整端正而具洒脱韵致,用笔方圆兼备,宽博雄放,紧凑严密,筋骨毅然。行书朴质秀逸,古拙自然,收夺人心魄之效。行草书亦能见其刚劲风骨。深厚功力出之于传统,行之于独创。遂将彭城书体大张于世,成为彭城书派接续前贤之盟主。 张伯英弘扬彭城书派的时光是民族自信心很不强的岁月,而那时他却信心满满地为“根书法” 鼓与呼。你越夸“彭城书派好”,也的确是好,结果京津知音越说:“彭城书体好”“伯英书体好” !这也许是哲理的回声吧?张伯英先生过世半个世纪后,《二十世纪书法经典•张伯英卷》的后记中说:“丛书编辑遇到的最大难题就是材料的不足。 遗墨飘零,难成规模,致使清道人、章太炎、梁启超、黄宾虹等人未能成书,张伯英先生亦在此例,虽有黄苗子先生、欧阳中石先生等人在不同场合建议出版张伯英先生专集。”还写道“最让我们感动的是年已八十八岁高龄的启功先生始终关心本书的编辑情况,多次拨冗赐教。检阅遗墨,辄忆与先生交往故事,更不顾眼疾困扰,欣然为本书作序。”(见书165页)书法、书体、作品、历史、人心都在抒说“伯英书体”是中国根书法经典。贵在有高峰常言道:“尖子代表水平”。根音乐是普遍的文化现象。 根音乐能不能破茧化蝶,登上大舞台,关键在于有没有高峰!高峰是经典的标志。汉服古琴到处都有,但似乎只有“自得琴社”从业余玩到了国家,甚至国际大舞台。根书法依然。出身徐州的“彭城书派”来到北京,张伯英笔下一挥,书惊京津、誉满南北。接着张伯英先生积极推介“彭城书派”,而人们则更点赞其书为“彭城书体”“伯英书体”。张伯英过世半个世纪后,《河北教育出版社》把“伯英书体”列入“二十世纪书法经典”,中书协评张伯英为“二十世纪书法一代宗师”,社科院刊发了“民国书法大家张伯英传” 等国家级定论,说明张伯英书法、书体确是“彭城书派”的尖子、世纪中国书坛的高峰。“彭城书派”历史虽久,也长期活跃于徐州一隅,但惜无高峰。而有了张伯英及其书法、书体,又得以晋京之地利,作为“根书法”的彭城书派才走上了时代之巅,影响深远。 徐州老市长李文顺先生早在2021年1月31日点评我《讲好徐州故事,助力文化建设》一文时,就旗帜鲜明地说:“彭城书派无论多老,由于名气不大,很难服人。但彭城两书体却是高山仰止,彪炳史册!可作为彭城书派的两大梁柱!应该说,若无两书体,彭城书派不足提!但两书体亦非无本之木,活水源头自然是彭城书派。”彭城书派是历史悠久的地域特色鲜明的中国根书法。彭城两书体是彭城书派的典范。彭城书派有其为两大梁柱而成为“中国根书法经典”。彭城书派、彭城两书体一手牵着中国书法的参天大树,一手拉着彭城山水的乡亲乡情,这是其“中国根书法经典”的特质与魅力。一城两书体,天下有几家?我曾叩问。“根书法”经典,全国有几家?今天我再叩问!彭城是根。彭城书派、彭城两书体,是值得传承的珍贵文化遗产! 本文张伯英书法作品,由徐州著名收藏家唐晓海先生收藏並提供。 (徐淮网 马清彦 贾成涛 ) |